中交一公局集团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风采 崔明:助力“百年工程”是我的心愿
曾在7月的福州地铁2号线闽江隧道施工现场挥汗如雨,最终参与解决泥水盾构机穿越闽江工程建设中一系列施工难题;曾在12月滴水成冰的哈尔滨连续驻扎户外紧盯项目进程,确保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果顺利投入应用;也曾助力中交系统首个泥水/土压双模盾构在灰岩地层的安全快速掘进,取得宝贵探索经验;还曾在山东日照岚山油气公共管廊项目G15沈海高速穿越工程这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出有效支护方案,化解项目部和作业队伍的困扰问题。
工作7年来,这些都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岩土地下工程室高级工程师、中交一公局集团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崔明的日常。秉持“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他将几乎全部心血投入其中,只为“以技术提升助推实施工程质量持续提升,保障项目建成后安全、平稳运行。助力‘百年品质工程’是我的心愿。”
崔明第一次作为工程部技术人员到现场盯项目,是2016年盛夏,在福州。“那时我刚入职,按照单位要求新员工第一年蹲现场,于是到了福州地铁2号线闽江隧道施工现场。”崔明是河北唐山人,第一次置身福州盛夏动辄超过40℃的溽热中。施工中的江底隧道中更闷更热,每天早出晚归,工服不知被汗湿透多少次。
不过,崔明并不在意工作环境艰苦还是优越,盾构穿越闽江工程被认为是福州地铁2号线施工最硬的骨头,而他要参与“啃下”其中的一块。“金祥站到祥坂站为盾构过江区间,须穿越698米的闽江段。闽江江底是V形,以淤泥、淤泥质土和粉细砂地层为主,复杂多变,一旦把控不好,会造成盾构机停机下沉。”难题横亘面前,崔明结合专业理论,计算了泥水盾构机切口水压;积极出谋划策,成功采用新方法确定泥浆管堵塞位置……最终与同事一起解决了管片上浮,下穿大堤沉降和江底冲刷槽盾构姿态不稳定等难题。
在福州一年,崔明参与完成的任务成果获中交集团科技二等奖,他也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蜕变。此后,崔明作为骨干参与了多项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助力成都地铁17号线II期工程、北京南水北调团九二期2标、广州地铁12号线第二项目的科研和技术攻关,负责了山东日照油气管廊竖井等项目受力分析和施工优化,参与明月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重庆地铁15号线等项目实施工程的方案编制……作为岩土工程师,他是很多技术方案的把关人。他深知这些建成后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技术设计方面不能出任何纰漏,他要求自己“竭尽所能、全力以赴”。
2019年,重庆新田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基坑边坡开挖项目交给崔明。新田长江大桥主跨1020米,一跨过江,是当时重庆在建的最大跨径桥梁。这样一座悬索桥岩质边坡的重力锚碇基坑开挖总方量为11万立方米,“但基坑上部区域存在大量危岩,共12处危岩单体,合计方量一万余立方米。”崔明说,危岩带下锚碇基坑边坡开挖鲜有可借鉴案例,如果爆破清除危岩,工程量大,影响工期,于是现场采用“支撑+封闭岩腔+点锚+局部清除危石”方式加固危岩。
但如何控制危岩基础振动速度?崔明大量研读国标和国内外文献,而后辗转联系、拜访了武汉大学卢文波教授等多名爆破专家,“同事、同学中跟爆破有关的人都问了,能联系到的专家都去请教了”,崔明笑着说。经过广泛征询和周密测算,最终确定危岩基础控制振速,并向项目同仁提出对应的爆破监测方案。
这一次,节约工期约60天,减少相关成本约200余万。崔明则从中体会到无愧于心的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
崔明并不善言辞,说话时总是带着憨厚的笑意。只有谈论项目、技术时,他才滔滔不绝,专业思路和灵感似乎源源不断。高考时,他选择了河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凭借不懈努力和优异成绩,一路读到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深厚的专业积淀,成为崔明日后在工程技术岗位上不断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的有力助推。
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与预警,是隧道工程领域长期面对的重点、难点课题。2017年,32岁的崔明成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的参与骨干、开发者之一,主要负责盾构隧道子课题。
起步阶段很难,难到让崔明有点无从下手。“但项目交派给我,就要想办法突破、完成。”从查阅资料入手,而后带着思考广学博取,身边同事被他问个遍,开学术会议间歇也要拉着同行聊一聊。很多个夜晚、周末,他都在加班中度过。很多看上去很小的技术点,其实都是难以摆脱的绊脚石。比如渣土改良中泡沫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发,断断续续花了半年时间。崔明坦言曾有过无力感,但坚韧的性格让他从未想过放弃。后来类似奶油冰激凌状的泡沫出来后,接连测试了发泡率和半衰期等参数,试验终获成功,那一刻,崔明心中满是激动和欣喜。
盾构机司机在驾驶室内视野范围局限,对旁边的环境以及风险源状态无法清晰直接地判断。以前,都是技术人员对着图纸提醒司机调整掘进参数。崔明依据这一些问题,先后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全套工艺流程风险源、致险诱因,安全状态的时空演化规律、明确致险因子、评价指标和预警阈值;建立了盾尾刷密封失效模型,盾构螺旋输送机的渣土水头分布模型和隧道轴线倾角对地表变形影响的预警模型,开发了基于该三种模型的盾构隧道施工主动分级预警云平台,使得盾构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预警信息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2020年隆冬,哈尔滨夜晚温度已低于-20°C,因为哈尔滨地铁3号线需下穿太平医院天桥,崔明连续多日驻守现场用全站仪测量点位,在系统平台上为盾构机下穿工况建立场景模型。“有了信息化安全监测系统,能提前对重要设施取点位、建模型,形成可视化、信息化的场景,驾驶员在驾驶室里就能实时看到盾构机与周围重要设施的位置关系及风险源变形受力状态,对掘进参数的控制和优化有了准确判断。”
凭借信息监测系统,哈尔滨地铁3号线成功下穿多股高铁、太平医院天桥和进修学校,证明了软件平台和测算理论模型在工程现场的良好适应性。如今,相关成果也在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等项目得到推广应用。成果经公路学会鉴定,整体水平领先国际,获中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一路风雨无阻,矢志攻坚克难。崔明始终专注钻研技术,不屈服于困难,善于在困境中找到破解之道。“当下,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工艺、质量发展要求慢慢的升高,这对我们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生逢其时,勇于挑大梁当主角、创造卓越工程价值,是我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所向。”
上一篇: 铸造有关信息-北极星环保网
下一篇: 公开内容信息页